激光等级一类认证是基于国际和国家激光安全标准对激光产品安全性的权威评估,主要用于确认激光产品在正常使用条
件下对人体(尤其是眼睛和皮肤)无危害。以下从标准依据、定义、认证要求、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标准依据
激光安全等级的划分主要遵循两大核心标准:
国际标准:IEC 60825-1《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
中国国家标准:GB 7247.1-2014《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
这两类标准将激光产品按输出功率、波长、发射方式等参数划分为多个安全等级(Class 1至Class 4),其中Class 1
(一类)为最低风险等级。
二、一类激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根据标准,Class 1激光指:
在所有正常使用条件下(包括误操作、故障状态),其输出激光的辐射功率(或辐照度)不超过人体眼睛或皮肤的“最
大允许暴露量”(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 MPE)。即使直接注视或皮肤接触,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关键特点:
无需额外防护措施(如护目镜),普通用户可直接接触;
产品设计时已确保激光束被严格限制(如封装在设备内部,仅通过光学窗口输出且功率极低);
即使通过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放大观察,仍安全(因原激光功率已低于MPE)。
三、一类认证的核心要求
要获得Class 1认证,激光产品需通过以下关键测试与评估:
1. 输出参数限制
连续波(CW)激光:输出功率≤0.39μW(波长400-700nm可见光范围);其他波长需根据MPE公式计算(如红外或
紫外光的MPE更低)。
脉冲激光:单脉冲能量或平均功率需满足对应波长下的MPE要求(例如,短脉冲的峰值功率可能更高,但需通过时间积
分后仍低于阈值)。
2. 发射特性验证
激光束的发散角、光斑尺寸等参数需确保在正常使用时,输出功率不会超出MPE;
设备结构设计需防止激光意外泄漏(如外壳密封、光学元件固定可靠)。
3. 故障模式测试
需模拟设备可能的故障状态(如电源短路、散热失效、光学元件损坏等),验证故障下激光输出仍不超过Class 1限值。
4. 标识与说明
认证产品需在显著位置标注“Class 1”或“一类”标识,并在说明书明确提示“无需防护,正常使用安全”。
四、典型应用场景
Class 1激光因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电子、工业检测、教育科研等领域,常见产品包括:
激光笔(多数合规产品功率<0.39μW);
条码扫描器(如超市POS机用激光扫描头);
激光测距仪(部分低功率型号);
教学用激光演示设备;
部分家电传感器(如打印机、复印机内的激光对齐装置)。
五、注意事项
“一类”≠绝对无风险:虽标准定义为安全,但长期高强度暴露(如直视数小时)或非正常使用(如拆解设备导致激光
直接泄漏)仍可能超出设计防护范围;
与其他等级的区别:Class 2(二类)激光在短时间(0.25秒)内直视会触发眨眼反射保护,而Class 1即使在长时间注
视下也安全;Class 3及以上(三类、四类)则需严格防护,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认证流程:需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测试,出具符合GB 7247.1或IEC 60825-1的报告后,方可标注“Class 1”
认证标识。
返回顶部